病例分享
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主诉是“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7年,右下肢无力半年”。
病史的“迷雾”:
7年来,他一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并以药物治疗,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半年前,病情出现了新变化——右腿变得无力、发麻。这听起来似乎还是像神经系统的问题,但细致的追查让我们发现了真正的“元凶”。
关键的“线索”:
为他安排了头颅CTA检查,结果揭示了真相:
头颅CTA检查
头部MRI检查
颈部彩超结果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多发)
右侧颈总动脉狭窄(分叉处:小于50%)
左侧颈动脉球部狭窄(70%-99%,近70%)
右侧椎动脉狭窄(起始段:小于50%)
双侧颈外动脉狭窄(起始段)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起始段)。
总结:
1.脑梗死(腔隙性)
2.最核心的问题: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 尤 其是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重度狭窄。这就像是为大脑供血的主水管快要堵上了。
3.同时合并有颅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多处斑块与狭窄。
此外,患者还有高血压病史,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2020年两次经历“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这说明他的脑血管基础本身比较薄弱。
我们的“诊断”:
患者多年的肢体抖动,很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帕金森病,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灌注不足,加重或模拟了部分帕金森的症状。而近期出现的下肢无力、麻木,则极可能是“小中风”(脑梗死)的明确信号,根源就在于颈动脉的斑块脱落或狭窄导致大脑缺血。
术前TCD监测
治疗的“策略”:
患者收入院后,我们的治疗重点非常明确:
为大脑“重启”供血,预防致命性的大中风!
针对他左侧重度狭窄的颈动脉,我们经过全面评估,认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是最佳治疗方案。这是一个经典、有效的手术,旨在一举清除堵塞血管的“垃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根源上疏通血管,极大降低未来中风的风险。
MDT团队为手术保驾护航
1.术中与血管超声科、麻醉科紧密合作,手术全程TCD监测颅内血流情况,保证术中阻断后灌注同时预防术后高灌注综合症发生。
2.术前与心内科、内分泌科紧密合作,术前完善冠脉造影,视情况决定是否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胰岛素泵协助控制血糖,保证伤口愈合良好。
医生总结: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时,诊断思维一定要开阔。
不要将所有抖动都归于“帕金森”。
不要忽视新发的、哪怕轻微的无力和麻木。
脑血管的健康是大脑功能的基石。一次详细的脑血管评估(如颈动脉超声、CTA),往往能发现隐藏的“雷区”,从而有机会通过像CEA这样的手术进行干预,避免灾难性的中风发生。
目前术后第二天,患者自觉头脑清亮,头晕无力症状消失,右侧肢体抖动也有所减轻,期待手术能顺利为他解除隐患,守护好他的生命之路。
科室简介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
——颈动脉、烟雾病与脊柱脊髓亚专科
——神经调控、神经修复与重建亚专科
诊疗范围:
1、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各部位动脉瘤、颈动静脉外伤出血、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
2、烟雾病与烟雾综合症导致的脑缺血及脑出血、脑血管硬化闭塞性疾病,颅内外血管联合搭桥,儿童烟雾病间接血管重建等;
3、脊柱脊髓肿瘤、囊肿、感染、外伤、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症等;
4、神经调控技术:脊髓电刺激在昏迷促醒、止痛、糖尿病足、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脑外伤及脊髓损伤后遗症应用,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癫痫等;
5、神经修复与重建:颈七神经移植治疗中枢性上肢瘫,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视神经管减压,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
地址:南阳市中心医院一号病房楼七楼
科室电话:0377--63200530 61660072
周国平主任:13607632219
刘海玉副主任:13937776930
王 飞主任医师: 13937798252
马新强主任医师:13937798982
张跃欣副主任医师:17613672187
翟书鹏主治医师:15565887029
李宇船主治医师:15670173523
苗 统主治医师:15225695831
王一明主治医师:17839931417
郭瑜嘉主治医师:15203876345
古凯文医师:13623777290
王清毅医师:18338962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