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浅谈足踝扭伤的原理与康复训练

2018-01-04  
足踝扭伤,踝关节扭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崴脚。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的体育运动中,还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崴脚的经历,且崴脚给生活带来的困扰可不少:
崴脚时的疼痛
崴脚后的漫长休整期,打乱比赛和生活节奏
崴脚后负重腿承受压力过大,损失风险增加
习惯性崴脚为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为什么会崴脚?
1. 踝关节周围肌力不平衡

踝关节周围肌群构成了关节动态稳定结构,周围肌肉的协同作用决定了踝关节的动态稳定效果,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有:趾屈、背屈,内翻和外翻。
2. 足弓形态异常

三种不同的足弓类型:正常足弓、扁平足、高足弓
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足弓的存在既表示了人的特征,同时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

足弓的临床解剖学有横弓及纵弓,后者又有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纵弓尤为重要,纵弓塌陷,横弓随之消失,但横弓塌陷,纵弓仍可完整无恙。
足弓可以吸收震荡,良好的足弓应有弹性。足弓过高,韧带过紧;或足弓过低,韧带松弛足肌乏力,均会引起疼痛。
3. 正确力线下的步行姿势

力线就是髋、膝、踝形成的一条合理受力的直线。
在这条线上运动,相对是最安全和最科学的,但由于不良的运动习惯或是受伤后的影响,力线运动偏移,在高强度的运动时,便容易产生损伤。

人在步行中并非走的是直线,而是三个足弓缓震和变速,足底的路线变化,引起了全身都发生类似变化,整个身体在行走中 充满旋转与起伏,真正平衡的行走姿态会像水一样流过障碍。需要正确的力线结构,筋膜中的前功能链和后功能链也在身体的相对旋转中保持平衡的张力。
受伤种类有那些?
外侧扭伤(内翻型) —损伤的外侧距腓前、跟腓、距腓后韧带 占85%
内侧扭伤(外翻型)—损伤的内侧三角韧带
高脚踝扭伤—损伤的是下胫腓联合韧带

损伤等级又分为:
I度表现:受伤当时或24小时内有轻度疼痛,外踝轻度肿胀及局部疼痛;这是外侧副韧带轻微拉伤的表现,很少会出现关节不稳。
II度表现:非常疼痛,伴有肿胀、僵硬和行走困难,部分可见足部瘀斑;这时候你的外侧副韧带可能已经呈现不完全撕裂,会有明显关节不稳的感觉。
III度损伤:重度疼痛和肿胀常比较明显,足底出现明显瘀斑;这个等级,侧副韧带基本可以断定为完全撕裂,关节出现明显不稳影响正常活动。如果再严重可能伴有前内踝撞击症,外踝骨折,甚至踝关节脱位等。
一般踝关节I、II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III度损伤,则会根据具体的恢复表现及需求采取手术修复。
如何进行损伤康复呢?
如果非常不幸,你已经崴到脚,或者长期遭受习惯性崴脚的困扰,那么接下来的环节千万不要错过:
1. 急性期处理:P.R.I.C.E.
Protection: 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保护,避免再次受伤

Rest: 完全休息,使患部不再遭受外力
Ice: 冰敷,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以减轻疼痛,且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及渗出液的现象,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Compression: 加压包扎。是使用弹性绷带将患部轻轻地缠绕起来,产生压迫的力量,使之不再肿胀与出血。建议冰敷时候最好加上压迫,疗效更佳。

Elevation: 抬高患肢,将患部抬高以利血液可以利用重力回流心脏,所以患部都要放在比心脏高的位置。

2. 维修期处理
消肿镇痛:
继续进行消肿止痛,做向心按摩,放松踝关节相关肌群。
恢复关节活动度
非承重无阻力情况下,做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内翻、外翻、背屈、趾屈。


站立横拨毛巾

背屈活动度

弹力带趾屈(小腿)


弹力带足背屈(胫骨前肌)

弹力带踝内翻

弹力带踝外翻

足底抓毛巾

动态关节松动

本体感受训练

3. 针对习惯性崴脚
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崴脚呢?
因为在踝关节扭伤后,其关节囊以及韧带感受器的受损,导致稳定控制力和灵敏度下降,外翻肌肉不能对突发的内翻运动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外翻张力来防止踝关节内翻,最终有可能再次出现损伤。
所以,针对习惯性崴脚的朋友们,除了做上述的一些肌力训练,还要加入稳定控制和灵敏性训练。例如:慢跑、骑单车·····。同时要注意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相对稳定和灵活,踝关节灵活,膝关节稳定,髋关节灵活,三关节协调运转,建立正确的步态和运动模式。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