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世界卒中日|预防卒中,看这张图就够了

2023-10-31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病因,且是单病种致残最高的疾病。在我国,每 12 秒就有 1 位新发卒中患者,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

     2023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8 个「世界卒中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卒中诊治及预防知识,宣传主题为「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那么,脑卒中,应该如何早期识别?怎样预防?一图读懂。

                 

                 

                 

                 

                 

                 

                 

                 

                                                               卒中在诊治过程中

                                                             容易出现的 3 大误区

      误区 1:普通头晕/眩晕还是脑梗死?

      急性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卒中是头晕/眩晕类疾病的重要病因,多见于中老年人,除头晕外,一般还会有视物成双、构音障碍、饮水呛咳、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仅有头晕/眩晕症状(也叫孤立性眩晕)。

      因与其他病因导致的头晕很难鉴别,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一般需要完善头颅 MRI 才能发现病灶。

      误区 2:脑血管狭窄必须要放支架吗?

      并不是所有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都适合选择支架治疗,只有部分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临床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颅内灌注情况、血管狭窄的程度、部位及形态等因素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研究结果才能制定出每一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而且放支架也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即使放了支架,规律服药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不然支架内仍会再次堵塞。

      误区 3:脑卒中恢复要靠「养」?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如长期卧床静养不仅不利于偏瘫肢体恢复,甚至会出现偏瘫肢体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的现象。

      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并且越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越理想。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 3 个月以内,如果超过 1 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及心理治疗等,不仅需要康复医师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