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俗称面抽,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发展成为面肌痉挛,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
典型右侧面肌痉挛患者,表现为眼睑、口角以及颈阔肌痉挛。
治疗后患者面部抽动消失,微笑面对生活
分型:
1、原发型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2、继发型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病因:
1. 血管因素 目前已知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主要是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粗大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
2. 非血管因素 脑桥小脑角的占位可导致面肌痉挛,而颅后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亦可导致面肌痉挛的发生。
临床表现:
1.起病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即“眼角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容易被忽视。
2.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阔肌。
3.严重者抽搐呈强直性,致同侧眼睛无法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影响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自主运动而加剧,入睡后停止。
4.多为单侧发病,少数患者会伴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长期面肌痉挛可出现同侧面肌肌力减弱,晚期可伴有同侧面瘫。
5.因面肌痉挛影响视力、听力、形象等,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甚至自卑等不良情绪。
治疗方式:
①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口服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对于早期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欠佳。
②肉毒素局部注射:主要用于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者术后复发的成年患者。过敏性体质及对肉毒素过敏者禁用。在短期内可收到一定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要多次注射维持疗效。
③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主要适用于应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肉毒素治疗疗效差或者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抽搐症状严重的患者以及手术意愿强烈的面肌痉挛患者。
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在高倍显微镜下找出压迫神经的血管,即医学上称的责任血管,然后用生物材料(Teflon棉)把责任血管和出脑干端(REZ区)神经隔开,面神经不再受压,眼睑跳动、嘴角抽动自然也就解除。此方法创伤小、痛苦少、不易复发,是根治面肌痉挛的最佳选择。
手术切口为在耳后发迹内小切口(3-5厘米),只需剃除耳后部分头发;颅骨钻孔后骨窗直径仅2-3厘米。
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生物材料(Teflon棉)把血管和神经隔开。
作为我科成熟开展的核心技术,近几年来已完成“显微镜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上百例,通过“微创小切口”、“美容线修皮”、“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特点,手术效果显著。
周国平,南阳市中心医院二级主任医师、神经外二科主任、新乡医学院教授、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调控与功能修复专委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颈部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南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南阳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南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南阳市科技功臣。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
周国平主任:13607632219
科室电话:0377-63200530 0377-61660076
地址:南阳市工农路南阳市中心医院一号楼七楼
|